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人民的法官 农民的朋友
九台市沐石河法庭庭长助理张大伟
  发布时间:2010-09-07 09:38:57 打印 字号: | |
  在九台市沐石河镇,提起沐石河法庭庭长助理张大伟,村民们都会赞不绝口。在九台市法院及各个法庭,说到张大伟司法为民的事儿,几乎每个同志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相邻纠纷,是农村的多发案件,有的农民常常因为一堵墙、一垄地打得不可开交。张大伟深知,要完全化解这类矛盾,光靠法律权威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还需要办案法官拥有一心为民的真情。多年来,每当遇到这类案件,张大伟都会用自己最贴近农民的话语、最朴实的感情去感化当事人。注意把握时机,对症下药,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2009年4月,张大伟审理了一起排除妨碍案件。上河湾镇套子村一户姓陈的村民在公共通道上私建院墙,严重妨碍了12户相邻村民的吃水问题。这12户村民为了吃水,经常是绕行一二里路,生活十分不便。村里、镇里多次做调解工作都收效甚微。这12户村民把陈家告上了法庭,并表示,如果问题还得不到解决,他们就要告到市里去。面对这样一个十分棘手的案子,张大伟并没有退缩。他觉得,一个僵持已久的难题,让村民把希望寄托在了这场官司上,如果这个官司断不好,就会形成一起多人上访事件。在立案的第二天,张大伟带着书记员去了套子村。这是一个三面环江的村庄,要进入村子就只能乘坐当地农民自制的摆渡船。但是正值开江,遇上冰排就会容易翻船,非常危险。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当地人都不会在这个季节过江。张大伟和书记员谢绝了摆渡者的劝告,坚持过江来到了村里。他先是走访了作为原告的12户村民,了解他们的诉讼请求,然后来到被告老陈家。老陈第一句话就问张大伟是怎么过的江。他本来以为,法官在半个月之内是不会过江的。当看到张大伟坐在自家炕上,像拉家常似地说案子,他就感到自己的官司已经输了一半了。再加上张大伟给他讲情、理、法三方面道理,他说:我已经无话可说了,不能再错下去了,明天就拆墙。一宗难缠的邻里纠纷就这样在张大伟努力下一朝被化解。村民们说,张法官为了村民,不顾危险过江,真是农民的好法官。

   张大伟认为,作为法官,在办案中即要为民解忧,还要为政府分忧。广大农民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到法院打官司的,如果法官的判决不公,不但会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同时,也会激化矛盾,给政府“添堵”。小案子也要想大局、顾大局,要注意办案的社会效果。2007年,九台市沐石河镇拉腰子村丁志学等50户村民,将玉米赊给了九台市众成粮油经销公司,公司法人迟迟未付给50户村民玉米款。50户村民无处讨要粮款,便到政府集体上访。政府部门向法院通报情况,法院委派张大伟到市政府。张大伟将50户村民引导到法院,希望他们通过诉讼方式解决问题。在办理这个案件过程中,张大伟觉得,要保护农民的利益,还要减少政府的上访压力。张大伟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存放在沐石河粮库的争议玉米进行了扣押。为防止当事人偷运玉米,张大伟还带着法官助理看守粮库。进入执行程序后,50户村民天天来法院,张大伟一边协助执行人员稳定当事人情绪,一边配合执行人员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张大伟和执行人员的努力下,140余万元的玉米款及时地兑现给了50户村民,避免了一起集体越级上访案件的发生。

  张大伟在办案中还非常注重办案方式、方法。为了让法律文书能够让当事人看上去简洁易懂,他把深奥的法律术语都用通俗易懂的土言土语解释一遍。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当地村民的民风、民俗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让村民对法官有亲近感,这样办起案子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