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1989年调入农安县法院后,一直在哈拉海法庭工作,至今已有23个年头了。法庭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我却喜欢这里。从家到法庭,每天骑自行车就5分钟的路,一张旧的办公桌,被炉子烤得发黑的墙壁,还有每天来解决纠纷的老百姓,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法庭的苦与乐,群众的悲与喜,已经坚实地融入到了我的生命中,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承办了2400多件民商事案件,还就地调处了大量没有立案的民间纠纷。所办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引发上访、无一矛盾激化,调撤率在90%以上。
农村法庭案件大多数是婚姻家庭、债务、邻里矛盾等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对老百姓来说,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看似平淡无奇的小案件,却能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深远的影响。09年春天,我在亲属家聚会,一位中年女士手端酒杯,径直走到我面前,向我敬酒,她激动地说:“翟法官,我是刘某的女儿,我爸爸经常告诉我们,哈拉海法庭有一位翟法官,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啥时候要是见到他,一定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原来,刘某是当地机砖厂承包人,经常被起诉。94年的一天,开完庭已经很晚了,他坐在法庭一动不动,我提醒他,庭已开完,你为什么不回家。他唉声叹气说:“翟法官,我这个老被告已不想再回家了,钱赔光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我知道,他不是苦穷,真的没钱了,我当时兜里只有30元钱,我给他20元,让他赶紧打车回家吧,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家人还记得我。可见,你付出真情,就能赢得尊重。
许多当事人都是日常矛盾激化才来法庭的,都是为了治一口气,要想达到案结事了,不仅要揭开“法结”,更重要的是揭开“心结”,只有“事了”、“心了”,才是“真了”。因此,我始终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实现哪怕是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今年春天,我受理了姚某与其侄子的土地纠纷案件。1999年,姚某外出打工,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其侄子经营,同时约定由其侄子在承包期间替他偿还债务,抵顶转包费。转包合同到期后,姚某的侄子将土地交还给了姚某,但土地的直补款存折却没有给姚某。原来,姚某的侄子无力代姚某偿还债务,便用直补存折到银行抵押贷款,以贷款替姚某还债。姚某知道后,十分不满,多次到其侄子家索要直补款,并要求更正直补账户户名,而姚某的侄子因生活困难,加之姚某言语过激拒不配合。两年间,经所在乡政府、乡财政所和大队多次调解未果,二人关系日益恶化,多次怒骂并动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案由于双方当事人积怨甚深,我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组织第一次调解时,原、被告双方言词激烈,当庭差点动起手来。姚某说,被告白种了我的地,还不给我直补款存折,两旁事人也不能这样,何况是叔侄,没有这样欺负人的。如果法院再解决不了,他就跟被告同归于尽。姚某的侄子说,就几千元钱,原告找这、找那,分明是寒碜自己,自己在屯里都没脸见人了,爱咋咋地,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第一次调解以失败告终。我知道,姚某虽然可能说的是气话,但农村很多的恶性案件开始都是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处理不当引起的。作为一名法官,一时的疏忽,丝毫的懈怠,都可能酿成大的事件,绝不能掉以轻心。组织第二次调解前,我先从案件外围入手,分别找了几个与姚某、姚某的侄子关系不错、能说上话的司法联动员,委托他们分别做工作。调解时,我将调解地点选在了村部,并邀请了司法联动员、村干部参与调解,我帮助他们回忆以前相互帮助的场景,对他们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向你们这样的亲戚农村有几个,这样的亲情,你们不珍惜?不能因为一件事而相互伤害。案件从上午8点一直调解到下午1点,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的口干舌燥。最终,在所有在场人的帮助下,案件得以调解,叔侄俩重归于好。三天后,双方当事人共同向法庭送来了一面写有“排忧解难为民执法,化解纠纷共建和谐”的锦旗,专程感谢我对此案所做的努力。他们说,我不仅为他们解决了纠纷,而且修复了他们之间的亲情。
调解工作虽然很累,很琐碎,但每当我调解完一起案件,看见当事人笑着离开法庭,我都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由于我擅长调解,特别是赡养案件,一般都能调解成功。因此,大家都说:“老翟是办理赡养案件的专家”。我办理赡养案件的体会是,大多数赡养案件往往与财产案件纠结在一起,子女分家另过时,老人财产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子女心中不满,只要从“心理平衡”上下功夫,让儿女们心平了,气顺了,再趁热打铁,不偏不向,案件基本上就能调成。春节刚过,我受理了牟某诉四个子女赡养一案。由于一场大火,牟某所有的财产化为乌有,吃住无依,故起诉至法院。老人对小儿子意见最大,说,我杀他的心都有。我笑着对他说,大爷,虎毒不食子呢,既然您起诉到法庭了,您就相信我们,我们一定能把这件事办好。我首先联系了村部,安顿两位老人先在那里住下。然后我马上驱车随同老人来到了牟某小儿子家,将他的四个子女召集在一起进行调解。小儿子与老人一见面,就争吵起来。我立即制止了小儿子,让他们分别陈述自己的想法。大儿子说,自己年纪大、结婚早,对家里贡献大,而家里对自己几乎一点帮助也没有。小儿子也满腹委屈,说父母以前与大哥一居生活期间,共同修建了房屋。春节前夕,已经商量好父母与自己一居生活,自己支付了大哥修建房屋时出资的4000元钱。哪成想还没等搬进去与父母住时,一场大火,房子没了,自己房钱两空。听完他们各自诉完苦后,我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跟他们讲明,赡养老人既是传统美德,又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你们也都是这个年纪的人了,有的已经当了祖父母、外祖父母,自己怎么做,孩子们都在看,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很快,当事人之间达成了一致,此案最终调解成功。
前阶段,中央电视台记者到哈拉海镇对我进行采访时,我的邻居戏称我为“宅男”,记者比较诧异。邻居说,翟树全除了上班,平时很少出屋,就是闷头干活。这句话道出了实情,更多的是辛酸。当法官23年,我的生活一直很清贫。爱人没有工作,女儿读书,全家生活要靠我一个人的工资维持。一些朋友和亲戚对我很不理解,认为我没有交往能力,日子过得太过寒酸。孩子读高中时住校,想吃上肉是奢求。孩子放假回家,最想吃的是大豆腐。我在房前的菜园,种上各种蔬菜,夏秋两季就省了买菜钱。岳父去世的时候,去火葬场送行时没几台车,我手头的钱只能买很便宜的骨灰盒,小姨子很不满意,还把我媳妇儿拉回了娘家。记得我去参加“感动吉林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时,那是我第一次坐电梯,住大型宾馆,睡觉前洗澡时还出了一个笑话,不知道调节水温,差点害了感冒。说实话,我也想让孩子吃点好的,也想让岳父的丧事体面一些,也想出外见一见世面。可是作为一名法官,我不能去求人,你求了人家,以后人家就要求你,到时怎么办?所以,为了挺直腰板做法官,我甘愿寂寞,固守清贫。
其实,作为一名乡村法官,自己只是做了自己份内的平凡工作,但组织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几年来,我相继被评选为 “感动吉林”十大人物之一,被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一等功一次,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勤廉标兵”,授予“扎根基层,执政为民好法官”称号。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称号。我深知这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对我的厚爱、鼓励和鞭策。
我在哈拉海镇,虽然物质生活差了些,但精神上很富有。现在,我已经搬到新建的法庭里办公了,组织上也为我解决了许多生活困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今年52岁了,要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在我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父老乡亲们多办点实事,做一名群众信赖的乡村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