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五间泥草房,那是爷爷年轻时侯盖的,后来爸妈结婚了,再后来就有了我和弟弟,我们一家六口生活在老房子中,现在想想,我的童年都是在老房子中度过的,几乎所有回忆都留给了老房子了。
与现在的楼房,不,甚至是砖瓦房相比,我家的泥草房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那么的破,泥墙、泥地、泥房顶,每年夏天都要花上几天时间维修房子,抹墙、抹房顶、垫屋地,新年快到的时候,还要用书纸糊墙、糊顶棚,下雨的时候还要提前到房顶上检查一下,发现可能会漏雨的地方要拿土再修补一下,可即使是这样,也往往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总是要拿些盆盆罐罐在屋里接雨水,我没别的感觉,只觉得有点麻烦,可弟弟的一句话使我充满了危机感,“如果房子被雨浇倒了,我就赶紧背着我的书包跑出去”。是啊,如果房子倒了怎么办呢,弟弟知道要把他的书包背出去,因为在他心里那才是属于他的东西,那我除了拿书包还应该拿点什么呢?我还应该拿点对我们家人都很重要的东西出去,可我一直也没想明白该拿点什么,最终也没用拿,因为房子没有被雨浇倒,最后倒了,那是被推土机推倒的,因为爸爸要在老房子的宅基地上盖新房子。
老房子冬天很冷,奶奶就在炕上放一个火盆,在火盆边哄着我和弟弟,把罐头瓶盖放在炭火上给我们炒瓜子,用大茶缸给我们熬大米粥,现在想想都流口水,可是长大以后再也没吃到那个味道了,是物以稀为贵,还是现在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使我们的味觉变得挑剔,亦或是怎么样,我想,应该是因为缺少了那份浓浓的祖孙情吧。
现在的人们都喜欢说“你以为我是被吓大的吗”,实话告诉你,我就是被吓大的,更准确的说是被奶奶吓大的。几乎每天晚上临睡前,奶奶都会给我和弟弟讲故事,讲老狐狸精吃小孩的故事,讲各种妖魔鬼怪的故事,讲小孩子不听话被拐走的故事,奶奶每次讲的都很起劲,直到把我们都吓睡着了为止,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故事,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而且从不舍得省略任何一句话。上班以后,有一次和同事聊天,提起奶奶给我讲的那些故事,同事“啊”的一声,“我小时候也听过这些故事,怎么老太太都会讲这些故事啊?”我哪知道,距离一百多里路,那时通讯也不发达,怎么流传的呢?难道这是“传统文化”在民间的真实表现吗?我们那一代人还真有共同语言,因为我们确实是被“吓大的”。
前几天和同事一起聊天,他问我们什么样的瓜子最香,没等他说答案,我抢着说从炕席底下或者炕沿缝里抠出来的那几粒瓜子最香,没想到,此言一出便得到在座所有人的共鸣。这是属于我们那一代人共同的回忆:炒一次瓜子“尽情的”吃没了,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炒,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偶然掀开炕席总会给我们带来点惊喜,总有那么几粒在那静静的等着我们,虽然有点变味儿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极好的美味。
你吃过冰吗?不是老冰棍,是天然冰。小时候没有冰箱,只有在冬天时才能吃到冰,在井管内壁总有那么多诱人的白冰,像洁白无瑕的玉一样,菜刀和水瓢是妈妈为我们取冰的工具,一边用菜刀砍冰,一边用水瓢准确的接住,回到屋里拌点白糖,我和弟弟吃的不亦乐乎。自从有了冰箱,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冰了,琳琅满目的雪糕让我挑花了眼,但同时也使我味觉错乱,实在说不出哪个更好吃一些,现在想想还是喜欢吃妈妈给我们砍的冰。
我家的墙很有文化,你信吗?必须信。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爸爸都会去买一些书纸回来糊墙,我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无聊的时候就会看墙上的文字,虽然现在不记得文字内容了,但是,依然能感觉到当时的乐趣,有时候我还会和弟弟一起做游戏,就是我们其中一个人说一个墙上的字,然后让另一个人去找,现在想想太幼稚了,可那个时候很好玩的。
记得小时候,每天我和弟弟都会去邻居家玩,饿了邻居会给我们准备吃的,困了倒头便睡,逢年过节我们也会在一起准备过节用品,我记忆深刻的是元宵节一起做灯笼,端午节一起折纸葫芦,一起去拔艾蒿回来泡水洗脸,一连好多年都是这样的。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了,泥土房也渐渐地老了,村子里的人都忙着建砖瓦房,看着结实而漂亮的房子、院套和大门,使我感觉人们的日子真的好了,但房子结实了,邻居间的感情却薄弱了。也许是我和弟弟都读书的缘故,或者是因为邻居家养了大狼狗,我们很少去玩了,平时见面了简单的打个招呼就个忙个的去了,家里人也只是有大事才会互相帮忙。想一想,泥土房带给我们的快乐是简单的、珍贵的。如今,住在楼里,一年多都不认识对门的邻居,也许一辈子也说不了几句话,每天就在那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种生活带给我的不是快乐,更多的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