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司法为民就和医者救人一样,无论‘小病’还是‘大病’,都要充分重视,从根源化解症结。”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没有广为人知的“大事”,只是坚持对每一件与群众切身相关的“小事”,都要尽心而为。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在她这里不仅手到病除,而且长“治”久“安”。她叫赵鑫——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法官。以法促和谐,化解千千结,她努力用真情实干绘就百姓心中的“桃花源”。
“柔性+理性”让事通人和
2020年8月,赵鑫调任桃源法庭庭长。桃源法庭重点审理家事案件,她深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关乎社会肌体的生机与活力。
“赵法官,本来我们两个人感情挺好的,也不知道怎么就闹成了今天这样”,当事人一脸无奈地对赵鑫说道。在她办理的一起离婚案件中,小两口结婚不久就吵着离婚,赵鑫接到案子时,注意到不仅二人说话间针尖对麦芒,两方亲属也是恶语相向。通过了解得知,小两口是自由恋爱,感情甚笃,可自打筹备婚礼开始,三天两头就闹矛盾,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给我讲了很多小事儿,我发现将这些‘鸡毛蒜皮’无限放大的是双方父母,他们才是症结所在”,赵鑫说。
为了避免“棒打鸳鸯”的悲剧,她分别约见双方家长,既从同为母亲的角度,表示理解他们对自家孩子的关心;又以旁观者视角,向他们阐明离婚给两个孩子带来的伤害。几番恳切长谈下来,终于使他们意识到尊重晚辈选择、多些包容理解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爱护。看到父母绽露笑脸,小两口也撤回了离婚申请。“相伴到老不容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赵鑫在高兴之余还不忘对小两口嘱咐着。
赵鑫时常提醒自己,既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又要理性判断是非曲直,法官的情绪不能跟着当事人的“故事”跑。
2020年,她审理了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王某和赵某于2018年离婚,离婚时6岁的女儿被判由母亲赵某抚养。此后的两年,父亲王某只给付半年抚养费便不愿再出一分钱。开庭当天,赵某哭诉着单身妈妈的委屈和不易,在场众人为之动容,向孩子父亲投去指责的目光。赵鑫作为办案法官,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她没有急着下结论,又详细向王某了解情况,沟通间发现王某同样满腹牢骚。
原来,赵某因怨恨王某有了外遇,便将孩子“藏”起来,两年中从未让孩子见爸爸一面,王某念子心切,就想以拒付抚养费的方式迫使赵某同意他看看孩子。明晰了事情原委,赵鑫认为,双方之间的感情确实无法弥合,但对孩子的爱是一致的,于是她一方面对赵某讲明父爱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王某进行批评教育,希望他深刻反思错误行为给家庭带来的伤害。最终,赵某认真考虑后表示愿意放下隔阂,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保证孩子父亲的探视权,王某也一改之前的理直气壮,为自己当年的行为低头道歉。得知以后可以随时看到孩子,王某当场足额给付了抚养费。
赵鑫说,亲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可能引发民转刑恶性事件,不能一判了之。所以在办案过程中,她总是不怕麻烦,坚持“以调为主”,不仅要让“案结事了”,更要让“事通人和”。
“真情+共情”让司法暖心
在一起变更抚养权案件中,十三岁的姐姐和十岁的弟弟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打零工的父亲在长春讨生活,不料父亲因意外丧失抚养能力,民政部门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人。
看着两个弱小的孩子,赵鑫生怕姐俩的生活从此没了着落,她下定决心要为他们找个“依靠”。因为姐弟俩的亲属大多在农村务农,赵鑫就来到他们的老家,挨村挨户地了解抚养意愿,评估抚养能力。走访中得知,孩子母亲有肢体残疾,目前与另一名残疾人共同生活,孩子的其他成年亲属均生活困难,且都有一名以上子女需要抚养。
走访过程并不顺利,有的亲属因害怕姐弟俩成为自家负担,对法院工作十分抗拒,赵鑫就磨破嘴皮子去讲法说理,争取配合。门前警车引来左邻右舍的围观,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十分混乱,赵鑫提高音量耐心地向大家讲清来由,避免给走访户造成负面影响。
赵鑫带着助理从早到晚不停歇,一天内跑了几百公里、三个村子、五户人家。蹲在地上擎着小板凳做笔录,赶路时车轮陷入泥里只能下来推车,午饭没吃饥肠辘辘,因厕所不好找,连口水都不敢喝……就这样,辗转一路,打听一路,取完最后一个亲属笔录时,已是晚上9点,姐弟俩的抚养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虽然疲惫不堪,但是他们心里无比踏实。如今,姐弟俩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终于背起了小书包重返校园……
赵鑫是一个很有“同理心”的人。在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的案件中,她得知女方独自照顾年幼的孩子,不能长时间离开,因此到法院开庭有困难。为了给当事人提供便利,赵鑫就向女方家楼下的社区借了一间办公室,并提前就有关事项与另一方当事人充分沟通。一切准备就绪,她拨通女方电话:“下楼吧,到社区会议室,咱开庭。”最终,双方顺利达成和解意见,才不到半个小时,女方就回到家中陪伴孩子,这让她感慨道:“没想到,法庭竟能开到咱家楼下来!”
用真诚回应群众期盼,以真情传递司法温暖,赵鑫努力营造着一个属于老百姓的“温情法庭”。
“重任+责任”让心志弥坚
自2007年进入南关法院工作以来,赵鑫从综合管理部门到审判业务部门都走过一遭,不论是作为一名司法辅助人员,还是如今的一庭之长,她始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勇挑重担。
2014年,司法体制改革的号声响起,南关法院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试点之一。赵鑫惜别了审判岗位,开始从事本院司法改革调研工作。在此期间,她承担起院内司法改革相关报告的起草和院内各类材料的撰写工作,先后撰写改革调研报告、本院改革规章、改革经验总结文章和改革宣传材料等600余篇。她自身的经历也被作为员额制改革的缩影之一,刊登在《吉林日报》上。
机构改革后,赵鑫被任命为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主任,除改革调研工作外,将审判管理和宣传普法任务也一肩挑起。审判管理是一项融法学、统计学、管理学为一体,专业性、管理性、服务性并存的工作,为能做好这项工作,她不断学习,努力在司法“大数据”时代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
在《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她又做起了义务普法宣传员,不仅常常走到基层以案释法,为百姓答疑解惑,还将普法融入审判和判后答疑,力求让更多人知法、懂法、用法。执行攻坚、扫黑除恶工作期间,她还带领团队承担起本院对外宣传报道的重任。她编辑的“省内首例执行法官联手阿里拍卖,现场直播看皮草”宣传稿件,被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贯通南湖中街‘断头路’”的宣传报道,反映了执行工作对城市发展、百姓民生的保障作用,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2020年初,融媒体直播涉新冠疫情“口罩诈骗案”庭审现场,50余万人在线观看,在疫情特殊时期及时传播法院好声音,传递司法正能量。
多年来,随着责任的加码,赵鑫肩挑重担,兢兢业业,努力奉献着无悔的青春。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全力以赴,仁爱为民,以担当实干锻造一副“铁肩膀”,用司法温情守护一方“桃花源”。